马铃薯黑痣病的特征和防治方法

   日期:2018-06-06     来源:植物网    作者:zhiwuwang    评论:0    
核心提示:马铃薯黑痣病,幼芽患病,有的出土前腐朽构成芽腐,造成缺苗。出土后患病,初植株下部叶片发黄,茎基构成褐色洼陷斑,大小1-6cm病斑上或茎基部常覆有灰色菌丝层,有时茎基部及块茎生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块状或片状、散生或聚生的菌核。

  马铃薯黑痣病,幼芽患病,有的出土前腐朽构成芽腐,造成缺苗。出土后患病,初植株下部叶片发黄,茎基构成褐色洼陷斑,大小1-6cm病斑上或茎基部常覆有灰色菌丝层,有时茎基部及块茎生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块状或片状、散生或聚生的菌核。

  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可构树立枯或顶部萎蔫,或叶片弯曲呈舟状,心叶节间较长,有紫红色色素呈现。严重时,茎节腋芽发生紫红色或绿色气生块茎,或地下茎基部发生许多无经济价值的小马铃薯,外表散生许多黑褐色菌核。

  发病规律

  以病薯上或留在土壤中的菌核越冬。带病种薯是翌年的初侵染源,也是远距离传播的首要载体。马铃薯生长期间病菌从土壤中根系或茎基部创伤侵入,引起发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薯,培养无病壮苗,树立无病留种田。

  2、发病重的区域,尤其是高海拔冷凉山区,要特别注意适期耕种,防止早播。

  3、一旦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在远离种植地块处深埋,病穴内撒人生石灰等消毒。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移动扫码阅读
微信小程序 手机版植物网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植物网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植物买卖须知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工信部备案:鄂ICP备12003290号-1 | 鄂公网安备:42011202000367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B2-20190054 |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4201340005251
(c)2012-2020 ZHIWUWANG B2B2C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8:50-17:50

客服
热线

027-83217577
7*24小时客服服务热线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