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随着武汉市民踏青热情的日渐高涨,武汉各大医院过敏门诊又迎来就诊高峰。记者昨天从同济医院、武大人民医院、中南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等多家医院获悉,三月中旬以来,过敏反应科、皮肤科、耳鼻喉科持续爆满,过敏患者上涨三成,其中半数患者都是花粉过敏。
过敏门诊人满为患
来自皮肤科大户武汉市第一医院的数据显示,周末两天,该院皮肤科52个医生全部加班加点,门诊量突破5000人,其中周六门诊量突破2700人,超过六成患者都是过敏,其中过半都是花粉致敏。
同济医院、中南医院的过敏反应科及皮肤科门诊量也是持续猛增。“每天门诊量都在150人以上。”昨天晚上,同济医院过敏反应科主任祝戎飞查看三月中旬以来的数据后告诉记者,其中因花粉过敏就诊的患者占了1/3。皮肤起红疹算是很轻微的过敏反应,严重的患者出一趟门连呼吸都困难。
花粉过敏主凶并不是花
“大家都以为春天容易花粉过敏是因为花团锦簇,这是一个误区。”过敏专家祝戎飞是湖北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常委,他说像桃花、杏花、油菜花、郁金香等这些越是长得漂亮、颜色越是鲜艳的花越不容易引起过敏。因为这些花都是“虫媒花”,它们的花粉颗粒大、重而粘,在空气中飘不起来,只能吸引蜜蜂采蜜授粉,只有极少数人才会对它们过敏。
导致花粉过敏的“主凶”其实是花旁边的树和草,还有路边不起眼的小野花。祝戎飞说,在武汉,法国梧桐、柏树、杨树、柳树、榆树、松树等树上的花粉才是春季过敏的主要过敏原,八成花粉致敏都是它们在作祟。
“这些来自树、草、小野花的花粉叫‘风媒花’。”祝戎飞解释,正因为它们不起眼,花粉小到肉眼看不见,很轻,数量也多,所以风一吹,花粉在空气中大量漂浮,人接触和吸入后很容易致敏。
对于花粉过敏反应严重的患者,祝戎飞建议最好是查出过敏原后做脱敏治疗。对于过敏症状不严重的市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量避开过敏原,外出踏青赏花时,最好戴上口罩和眼镜,另外还可在脸上涂上维E霜。
专家呼吁发布“花粉指数”
“过敏门诊在每年清明节前后都是一个小高峰。”武大人民医院耳鼻喉科邓玉琴博士说,每年一到清明节前后,花粉过敏的病人症状就特别重,等到清明节过后,即使不用药,很多人的症状也会自行缓解。
在日本生活了七年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副教授张捷向记者透露,日本是“花粉症”最严重的国家,全国大约有三成以上的人患有花粉症。一到花粉飘散的3月,日本环境省每天都会在电视和报纸上发布“花粉浓度指数”,提醒人们防范。
“绿化越好的国家和城市,花粉过敏的发生率越高。”武汉多位过敏专家告诉记者,不仅日本有发布“花粉指数”的惯例,在中国,北京、上海、沈阳等城市也都开始发布花粉指数。
他们呼吁,随着武汉绿化程度越来越高,气象部门可以向这些城市学习,在花粉“爆表”的季节发布“花粉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