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首次大规模发现伯乐树

   日期:2018-01-24     来源:植物网    作者:zhiwuwang    评论:0    
核心提示:近日,云南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研人员在开展野外调查时,在金平县大寨乡水尾村意外发现了20余株被誉为“植物中龙凤”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伯乐树。此前省内该植物仅在文山、红河、大理等地零星分布,这是云南首次大规模成片发现伯乐树。

  近日,云南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研人员在开展野外调查时,在金平县大寨乡水尾村意外发现了20余株被誉为“植物中龙凤”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伯乐树。此前省内该植物仅在文山、红河、大理等地零星分布,这是云南首次大规模成片发现伯乐树。



  伯乐树为落叶乔木,又名钟萼木或山桃花,高可达20米,树冠塔形,树皮褐色,光滑,有块状灰白斑点。叶为奇数羽状复叶,椭圆形或倒卵形,叶背粉白色,密被棕色短柔毛。伯乐树是中国古老的单种科和残遗种,其在研究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和古地理、古气候等方面都有重要科学价值。但伯乐树分布范围比较零散,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已经对伯乐树做了群落、单株调查,其零星散布于海拔500——2000米的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区。据科研人员调查统计,云南文山州文山市分布有5株,广南县4株、砚山县6株,红河州绿春、河口等县也有分布,而在金平县则发现20余株成片的伯乐树居群,实属罕见。



  目前,金平县森林公安局已利用无人机对该伯乐树居群进行了航拍观测,并联合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该居群树附近的村落向周围群众发放伯乐树宣传画册,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共同保护好这一珍稀野生植物。



  在植物学中,有一种植物的中文名和中国古代的一则故事联系非常紧密,常常使人产生许多联想,那就是伯乐树。伯乐树(Bretchneidera sinensis)为伯乐树科伯乐树属植物,该科仅一种,为单种科植物。因其花萼似钟状,故又名钟萼木,是我国特有的单型科植物。在拉丁语学名中(Bretchneidera)是纪念一个俄国医生和植物学家Emile Vasilievitch Bretchneidera(1833~1901)的,而附加词(sinensis)则为中国的,意指伯乐树是中国独有的。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移动扫码阅读
微信小程序 手机版植物网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植物网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植物买卖须知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工信部备案:鄂ICP备12003290号-1 | 鄂公网安备:42011202000367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B2-20190054 |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4201340005251
(c)2012-2020 ZHIWUWANG B2B2C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8:50-17:50

客服
热线

027-83217577
7*24小时客服服务热线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