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肉花HibiscussyriacusL.原称木槿花,又称佛叠花、鸡腿蕾、白牡丹等,为锦葵科木槿属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鸡肉花原产于我国中部和印度,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华东地区较为常见。传统多作为园林植物种植,为夏秋季重要的观花灌木。鸡肉花以刚开放的花朵或嫩叶供食用,花朵大,花期长,花色丰富多彩,有单瓣、重瓣及半重瓣,是为数不多的食花蔬菜之一。
鸡肉花花微香,味甘,滑如葵,润燥,除湿热。新鲜花朵可上汤、做汤,富有营养,并具有清热、凉血功效,对肠风血痢、便血、风痰壅逆、反胃吐食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鸡肉花全株都可供药用,根茎的乙醇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嫩叶则可用于痢后热渴、导积滞等。
鸡肉花喜光,遮阴易导致植株徒长、不孕蕾增多或花量锐假,适宜在向阳地块种植。鸡肉花抗性强,生长快,耐热,耐寒,生长适温为25~30℃,在35℃下植株生长良好。在广州地区不完全落叶。鸡肉花耐贫瘠,不择土壤,但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的土壤中,萌芽快,孕蕾多,花朵大,花期长,品质优,产量高,鸡肉花根系发达,耐旱,不耐渍,需水较少,但在花期及孕蕾期需及时灌水,以满足生长的需要。
鸡肉花为多年生小灌木,耐旱,嫩梢萌发期、孕蕾期、花期均需要较多的水分,可通过沟灌、喷灌等方式增加土壤水分,土壤水分不足易引起落花或落叶。定植后5-7天及时追肥,同时视田间情况进行浇水,促其早缓苗、快生根。当枝条开始萌动时应及时追肥,以速效肥为主,辅以粪肥,促其发叶,至现蕾前追施1-2次,现蕾前追肥以磷钾为主,促进植株孕蕾。植株花期要追2-3次肥,一般每20-30天追肥1次,以磷钾肥为主,辅以氮肥,防止叶片过早衰脱落。8下旬植株的叶片基本呈停顿状态,可喷叶面肥增加后期花量。当植株落叶越冬时,可通过沟施或培土压肥的方式施入有机肥,以利于越冬与次年早春萌芽和发棵。